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性別研究學程-看見跨性別藝文展100 WAYS TO SEE TRANSGENDER

本次展覽聯合南北性別團體、大專系所與政治工作者協力完成,期間系列活動場場滿座,更是有不少跨性別、非二元性別者到場參與,除了是多元性別主體現身交流的機會,更同時達到性別議題的自我培力。以下節選陳美華老師出席之場次:

3/29 JK羅琳與他/他的難題講座
反跨性別言論的講座,美華老師帶大家回顧女性主義多年以來致力於消弭性別不平等,進而解構性別二元框架的終極目標,並點出許多持反對跨性別立場的女性主義學者論點反而再次鞏固了性別二分的框架。接著對於JK羅琳言論的論點進行分析:如公共安全、正確價值觀等,以公廁原先設計和發展的脈絡為例:從僅僅服務特定的階級、種族、性別等,漸漸走向開放給越來越多人使用,其背後所反映出的「誰不應該在公共領域活動」的意識形態,也點出了這些早已現身的多元性別主體,其社會生活和互動不應是閉而不談、為教育和公共領域中所排除的。而在公共領域中現身的跨性別便面臨所謂「合理疑問」的懷疑,但其實與公共安全相關的各種顯性、隱性因素,也不見得會受到同等嚴格的檢視。
關於誰可以變更性別、可以變更幾次、需要何種程度審查與否等等的提問,呈現出了一場「性別認同所有權」的爭論,亦即對於「什麼是女人?」的想像,以及社會如何預設女人的樣子,並且內部伴隨著階級、種族、文化等因素的交織。在理解這個議題上,實證研究顯示多數人其實並未強烈反對跨性別,但許多社會制度實行細節的對話空間,已先被未知的、放大的恐懼給阻斷。

3/30台灣免術換證進展論壇
由來自法扶、精神醫學、性別研究、人權團體的各界專家交互討論。首先簡介台灣目前變更性別登記的要件,以及近期司法案件結果,分析法界人士對於變更性別登記所需的「強制手術」觀點之變化;其中精神醫學長期以來在該留流程中做為支持、觀察與「鑑定」當事人是否合格的關鍵,隨著性別流動的去疾病化歷程,精神醫療執業上也有做法的根本性轉變,更是開始反思醫療倫理與法律權利上的道德拉扯。最根本的核心討論則是「國家權力如何掌控每個人的性別?為何需要控制?」。在整體政策修正方向尚未明朗的時刻,我們也必須意識到跨性別主體需求的多元性,以期在迎向免除強制性手術的未來時,能有更具彈性、人人都能合用的方案。

搭配課程:性別社會學「跨性別及其政治」單元教學
鄰近展期的兩個週次,陳美華老師於她所開設的大學部選修課程中安排的跨性別政治的單元,第一週為跨性別介紹與公共廁所使用經驗的討論,第二週邀請到台灣伴侶權益聯盟與跨性別主體至課堂演講,為課堂學生解答對於跨性別日常的疑惑。本次一共有兩位學生參與三個場次的藝文展活動,並撰寫心得報告。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瀏覽數: